2012年7月18日发表于JACC的一项研究表明,与传统消融方法相比,消融心房内的折返环路或局灶刺激可终止或减慢心房颤动(AF)并改善临床预后。加利福尼亚大学Sanjiv Narayan博士的一项为期9个月的CONFIRM随访研究纳入92例症状性AF患者,他们接受了107次连续的消融手术。按1:2的比例将其分入传统消融或FIRM继以传统消融治疗组。

【本期关注】
最新权威的FDA不良事件监测系统结果分析显示,他汀安全性存在差异: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与肌肉、肾脏不良反应相关性更强。
----------------
2011年 12月,Toshiyuki Sakaeda等就2004~2009年间的FDA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AERS)进行分析,评估了4种常用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的肌肉和肾脏安全性,并确定相关性的级别。
★分析发现:瑞舒伐他汀与肌痛的相关性尤为显著,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与横纹肌溶解和肌酸磷酸激酶升高具有更强的相关性。在其他常见的肌肉不良事件(如胸痛、四肢痛、肌肉痉挛、肌无力、肌炎和肌病)方面,瑞舒伐他汀与普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相比,这些肌肉不良反应更加显著。
★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与急性肾衰竭相关性显著,阿托伐他汀的相关性仅处于临界水平,未检出阿托伐他汀相关的非急性肾衰竭和血肌酐水平升高的信号,而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与这些不良事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他汀肝脏安全性良好,美国FDA建议取消他汀肝功检测
----------------
2月28日FDA在其官网上发布公告,建议删除他汀说明书中有关服药过程的肝酶日常监测要求:服用他汀的患者无需再常规周期性检测;肝功他汀引起的肝损害罕见且不可预测,肝酶监测对于发现和预防罕见的不良反应没有意义。
一项纳入了75项RCT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各种他汀肝酶升高发生率相似,与安慰剂相比,无统计学差异。阿托伐他汀10-80mg肝脏安全性良好,血清转氨酶持续升高(2次或2次以上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发生率仅为0.7%。
GREACE肝功能亚组分析提示,在轻度肝功能异常的NAFLD患者,阿托伐他汀不仅显著降心血管终点事件,而且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肝功能。Lancet同期述评指出,“大部分医生认为他汀治疗需要监测肝功能是源于产品说明书,医药公司应该有勇气要求删除说明书中的该项内容,FDA也应予以支持。”